孫浩,男,1928年生,江蘇省儀征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,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,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,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,江蘇省“國醫名師”,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“臣”字門中醫兒科術第五代繼承人。從事中醫臨床、科研、教學60年,臨證擅治兒科內科雜癥,出版著作《孫謹臣兒科集驗錄》《醫學存心錄》,發表論文160余篇。
組成:地膚子15g,白鮮皮15g,刺蒺藜15g,蟬蛻10g,苦參20g,地榆15g,野菊花10g,生薏苡仁20g,車前草10g。
用法:上藥加水1000ml,煎成500ml,放至稍溫,清洗患處,并可作濕敷。1日2次,每次15~20分鐘,5天為1療程。如皮損范圍較大,肢體皆有,可加大藥物劑量和水用量,洗浴全身。
功效:疏風利濕,清熱解毒。
主治:濕疹(奶癬)。
方解:方中地膚子、白鮮皮、刺蒺藜、蟬蛻祛風止癢;苦參、地榆、野菊花清熱解毒;生薏苡仁、車前草利濕泄熱。
嬰兒濕疹,中醫名“奶癬”,多發生于嬰兒出生后1~6個月,疹從兩頰開始,逐漸蔓延至額部、頂部,初起為細碎紅疹,夾有丘疹、水皰,后融合成片,糜爛、瘙癢,滲出黃水,干燥后結成黃色痂皮。中醫認為本病源于內有胎熱,外受風濕,內外合而為患,《外科正宗》謂:“兒在胎中,母食五辛,父餐炙爆,遺熱與兒,生后頭面遍身發為奶癬,流脂成片,睡臥不安,搔癢不絕?!薄夺t宗金鑒·外科心法》認為此病乃胎中血熱,治當祛風除濕、清熱解毒。孫浩治療本病先外治其疹,俟疹消退后,內調其體,改善患兒體質,以免復發。孫浩強調,患兒如母乳喂養,母親須忌食辛辣、魚蝦、海鮮等發物,以去除過敏之源。
典型病案:闞某,男,6個月。出生后3月,頭面部出現細密紅疹,紅疹隨月齡的增長而逐漸發展,經多方治療均效不顯著。診見:頭部前額處皰疹破潰,糜爛,融合成片,滲出黃水,兩頰見成簇紅色細碎丘疹,瘙癢??摁[不寧,五心作熱。處以本方5劑,每日1劑,加水1000ml,每次煎成500ml,清洗患處,后諸癥減輕,皮損逐漸恢復正常。(江蘇省儀征市中醫院時樂高軍整理)
(注: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。)
(責任編輯:劉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