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莘農(1921—2015)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、國醫大師、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中醫針灸代表性傳承人之一。今年是程莘農院士誕辰100周年,我們紀念這位針灸學家,回憶的是他一生為中醫針灸事業奮斗的事跡,看到的是近百年來針灸的發展歷程。
與中醫“識于微時”
1921年8月24日,程莘農出生于江蘇淮陰的一個書香世家。他10歲時開始習讀《黃帝內經》《難經》等中醫經典。這一時期正是中醫發展的低谷,“廢止中醫案”極大地挫傷了民眾對中醫的情感。然而,程莘農就在此時走上了中醫之路。
1939年,一塊寫著“慕韓陸夫子授——程莘農先生醫館”的牌匾掛在了江蘇淮陰的一家醫館中。陸慕韓是程莘農的老師,程莘農跟師3年就獨立行醫了,而且一舉而名。程莘農根據陸慕韓《驗舌辨證歌括》手稿整理出《養春草堂方案偶存》一書,并憑借此書在當地獲稱“小程先生”。
1955年,程莘農參加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(南京中醫藥大學前身)舉辦的第一期中醫進修班。由于成績優異,半年后他就轉為教員,并擔任針灸教研組組長,負責南京及各區縣100余名針灸醫師的培訓工作。當年的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培養了一批新中國中醫藥事業的開拓者。
1956年冬天,程莘農攜帶針灸教研組研制的《經絡循行與病候關系示意圖》等成果,跟隨領導向衛生部及首都中醫界匯報,這次匯報對推動當時的中醫工作起到了一定作用。
攜針灸事業并進
1957年,程莘農奉調北京中醫學院(現北京中醫藥大學),擔任針灸教研組組長兼北京中醫學院東直門醫院針灸科組長,負責組織教材、教具及各項制度建設,同時還參與《北京中醫學院學報》(現為《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》)、北京中醫學院科學研究委員會等工作。這一時期,他在《中醫雜志》發表了《難經概述》等文章,領銜編著了《簡明針灸學》,主審《針灸學講義》等?!吨袊樉膶W概要》是程莘農參與編寫的經典針灸讀本,后來被翻譯成英語。從1957年到1964年,這是程莘農事業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期。
接下來的一段艱苦歲月里,程莘農利用一切機會為普通百姓看病解難?!捌娼洶嗣}辨證”一直是程莘農臨床診病的特色之一。在學術上,程莘農把自己歸為靈素派,發微于《難經》。他臨證講異病同治和同病異治,講穴貴合宜,法當應變;他強調理、法、方、穴、術的統一。他常說的“以證為憑,以精為準,以適為度,以效為信”一直是我們臨證克難的法寶;他對穴位功能的總結拓展了我們的臨證思維。我們梳理他提出的治療中風病的“通調四關法”等經驗,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。程莘農在長達70余年的臨證生涯中,提出或主張的許多學術思想、觀點、經驗都豐富和發展了傳統的針灸理論和技法。
“大醫精誠”是唐代藥王孫思邈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遺產,很多中醫人都在用行動書寫它,程莘農也踐行了一生。每天早上6點就能看見程莘農給患者診治疾病,寒來暑往,雨雪風霜,恪守不輟多年。1992年冬天,程莘農被一輛自行車撞斷了股骨,手術后,醫生要求他靜養3個月??墒遣坏?0天,他就拄著雙拐開始上班了。直到有一天,他突然感到臀側部有些發涼疼痛,仔細一看,發現固定股骨的鋼條斷了,一端穿破了皮膚,裸露在外面。是什么力量讓程莘農帶著如此的病痛堅持工作?我們能感受到的是他對中醫的熱愛和執著。
推動針灸國際傳播
“針灸泰斗、傳播環球”,是國醫大師路志正2012年寫給程莘農的。這八個字把我們又帶到另一段故事中。20世紀70年代,隨著中美關系的解凍,1971年美國記者詹姆斯·羅斯頓在《紐約時報》講述他接受針灸治療的故事,激發了外國民眾對針灸的好奇心,促進了針灸的國際化發展。1976年,程莘農調入中國中醫研究院(現中國中醫科學院)針灸研究所從事針灸經絡的研究工作,歷任針灸研究所經絡臨床研究室主任、針灸教學研究室主任、針灸研究所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、北京國際針灸培訓中心副主任等職。
北京國際針灸培訓中心是程莘農傾注感情最深、工作時間最長的地方。北京國際針灸培訓中心的前身是“外國醫生針灸學習班”。1974年,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便向我國衛生部提出在北京、上海、南京開展針灸國際培訓的計劃。于是1975年4月第一期“外國醫生針灸學習班”在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舉辦。此舉開啟了有組織有計劃的針灸國際教育培訓工作。1976年,程莘農調任該學習班副主任,主抓教學教務,當時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克服文化障礙和翻譯困難,讓外國人聽明白。編制一部適合國際教學的針灸學教材成了當務之急。于是北京、上海、南京共同成立了編委會,由程莘農擔任主編,其他教學排期和教務等也統一行動,每年由衛生部(后來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)領導和協調召開一次聯席會議。
關于最終出版的《中國針灸學》教材,據程莘農回憶,為了讓這本書經得起推敲,當時要求大家把手稿釘在墻上讓所有人挑毛病。后來《中國針灸學》中文版再版5次,英文版再版4次。除英文版外,該書還被翻譯成德語、意大利語、法語、西班牙語、葡萄牙語等多種語言版本,還曾作為多個國家針灸考試的藍本,為針灸的國際傳播和提升全球針灸從業人員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在每一期國際針灸培訓班結業典禮上,程莘農都會給學員送“針灸傳揚”書法作品,這個環節持續了29年!如今“針灸傳揚”這四個娟秀的大字已經飄揚到了全球100多個國家。在推動針灸國際傳播與發展的征途上,程莘農孜孜不倦,無怨無悔。
程莘農一生為了中醫的發展而奔走。作為第六、七、八屆全國政協委員,他為中醫發展呼吁,其提案對促進中醫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。我們需秉承程莘農院士甘為孺子牛、默默耕耘、不畏困難、開辟新天地的精神,為傳承創新發展好中醫藥不斷努力奮斗。(王宏才 佟曉英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)
(責任編輯:楊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