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好,藥才好。使用品質純正,依法炮制、辨證施治的良心藥、放心藥、安全藥,是體現醫者初心擔當、決定中醫藥療效的根本保障。中醫藥人自古深諳其理、深知其義,視藥材質量為根本。
歷史上,許多藥鋪藥行均有專職的藥材采辦人員。采辦人員職任重要,需具備一定的行業歷練和豐富的實踐經驗,知醫曉藥,懂行情,善經營。
古代,中藥材大宗進貨、批量交易時,藥鋪藥行的掌柜必定親自負責,并將道地產區、著名藥市以及信譽度高的商號作為其指定采購點。有的藥鋪還派人在道地產區長期駐扎或設立藥棧收購藥材,以占得天時地利人和。
購買藥材時,那些恪守醫德醫律、選料考究且具一定經濟實力的藥鋪藥行,精細挑選,唯求貨真價實。諸如陳李濟、同仁堂、達仁堂、宏濟堂、雷允上誦芬堂、胡慶余堂等購置藥材各取所需,但必須道地,甚至為此不惜出高價采購。
一般情況下,麝香選購河南杜盛興號的上等貨,人參、鹿茸由遼寧營口藥市購入,珍珠選購老港濂珠,牛黃選購國產三元黃或進口金山黃,冰片選購炒草堂的正大梅,黃芪選用正小皮,阿膠原料必須是產自河北束鹿的純黑整張驢皮。再如南藥則選購自通濟元等。誠如同仁堂之《同仁堂藥目》序言所云:“炮制必依古法,購料不惜重貲(同‘資’)?!?/span>
另外,當時在諸多藥市,屢有同仁堂的采辦人員不到則不開市,開市后讓同仁堂先買頭牌貨的慣例。藥鋪還會與商號簽訂供貨合同,詳盡約定藥材的品種、生長期、質量、采摘季節、時辰以及取自陰面或陽面等信息。
為了能夠買到物美質優價廉的藥材,藥鋪藥行往往給予采辦人員優厚待遇。史料載,北京同仁堂、吉林世一堂為在東北的采辦人員發皮襖皮帽等御寒裝備,每年還饋送50~100元大洋不等。達仁堂還專門設立了“購進真實材料”獎項。
對于采辦回來的藥材,藥鋪藥行有質量監控體系。掌柜過目初檢,行家一一驗貨,鑒別真偽優劣,定出等級。鑒別時主要看形色,聞香味,嘗味道,用手掌摩擦。驗收合格之后入庫備用,質量不達標的堅決退貨,并嚴肅追究當事人的責任。雷允上藥店老板雷盤如因買進次貨珍珠,不但把貨退回,本人也引咎辭職。
濟世救人,藥材質量尤其關鍵。嚴把藥材進貨關,是從藥材到飲片再到中藥、中成藥的質量保障。心系蒼生,藥用道地,注重從每一個環節入手嚴格把控進貨關,確保選料純正、質量上乘,藥效盡顯,是大醫精誠、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真實寫照,是中醫藥人的價值追求和文化自覺。無論何時,醫藥行業的從業者都必須以仁心誠信守正之、弘揚之。(李金鋼 西安工業大學)
(責任編輯:劉茜)